在建筑行业的每一次突破与创新中,鲲鹏建设集团始终以扎实的作风和专业的态度稳步前行。项目经理作为团队的核心力量,既是项目的统筹者,也是扎根一线的实践者;既要确保工程的技术精度,也要在挑战中寻找创新突破。从民生工程到超高层建筑,从市政改造到能源基地建设,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鲲鹏“建设美好空间”的使命。今天,我们将聚焦三位优秀项目经理的故事,看看他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,用匠心、初心与担当,为城市建设和行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龙湖G18项目-项目经理:张磊
泥泞中领航,铸就钢铁之师
2024年,南京的梅雨季,龙湖G18项目的工地被泥泞深深笼罩。项目经理张磊却如同一位坚毅的领航者,率领团队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工地上,用顽强的信念与超凡的智慧,书写着建筑行业的攻坚故事。
当630交付节点撞上梅雨季,地下水位冲破警戒线,连续暴雨致使施工设备频繁“罢工”,诸多极端难题如汹涌潮水般袭来。张磊没有丝毫退缩,他亲自站到一线指挥,带领团队紧急用钢板铺设临时通道。在那争分夺秒的72小时里,大家齐心协力,硬是在泥泞中抢通了关键节点,为项目推进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。
在保障农民工权益这场无声的“战役”中,张磊创新性地构建了“三色预警”机制。每日,他仔细核对工资发放台账,确保每一笔血汗钱都清晰可查;每周,准时召开劳务队长联席会,倾听一线声音,协调各方事宜;每月,大方公示进度款拨付明细,让整个流程公开透明。当某分包商资金链出现缺口时,他心急如焚,连夜奔走协调银行,开通绿色通道,最终赶在春节前,让 87名工友足额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辛苦钱。这一行动,不仅温暖了工友们的心,更深刻诠释了“信用风险管理”的核心要义。
项目复工阶段,张磊秉持 “显微镜” 般的严谨态度开展安全治理工作。他引入智能监控系统,实现工地24小时无死角巡查,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;组织 “安全红袖章” 全员互查活动,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;将传统安全培训升级为 VR 事故模拟体验,让员工身临其境感受事故危害,强化安全意识。在基坑坍塌应急演练中,他更是亲自扮演被困工人,逼真再现事故场景。那一刻,90后技术员小张深受触动:“亲眼看到张经理置身模拟险境,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项目经理的担当。”
历经重重考验,项目最终提前15天竣工,并且实现零重大安全事故,顺利通过验收。当竣工证书上的钢印缓缓落下,张磊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湿透,这是他连续坚守工地的第1155 天。财务数据显示,项目结算周期相比同类项目大幅缩短120天,资金回笼率高达99%。
手捧这份沉甸甸的竣工证书,张磊目光坚定,满含对未来的期待:“优秀经理的勋章,凝聚着团队的血汗,也时刻警醒我不能有丝毫懈怠。未来,我们要积极探索 BIM + 智慧工地模式,让每一块砖瓦都融入数字化基因,为建筑行业注入创新智慧。”
建德总部基地项目-项目经理:袁鸿
匠心筑云端,担当创标杆
在建德市中心,两座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,一座设计高度124米,另一座高达165米。它们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,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成果,更是智慧与信念长期凝聚的结晶。而在这一承载城市地标使命项目的背后,项目经理袁鸿凭借卓越的管理才能与矢志创新的精神,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,攻克无数艰难险阻。
面对超深基坑支护、钢结构穿插作业、超高层混凝土泵送难题以及风荷载控制等一系列复杂挑战,袁鸿果断牵头成立技术攻坚小组。小组潜心钻研,通过优化施工工艺,大幅提高钢骨柱安装质量控制合格率,创新应用大跨度梁板模板早拆体系,极大提升施工精确度;采用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,让项目施工进度稳步攀升。在袁鸿的带领下,年轻技术员们反复研讨、日夜奋战,最终在零事故的严苛要求下,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2天实现主体封顶,缔造了超高层建设的新速度。
在项目管理上,袁鸿积极推行 “网格化责任矩阵” 模式,将总承包与分包单位纳入统一、高效的管理体系。通过设立 “工序交接可视化” 与 “质量可追溯化” 机制,确保各施工工序紧密衔接、有条不紊。他还成功举办了项目现场观摩标准化推进会,全方位展示项目在技术创新、绿色施工、智慧建造以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突出成果。这一举措,极大激发了项目参建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,为打造精品工程、样板工程注入强大动力,同时也为公司标准化建设筑牢根基。
面对工期紧张、环保要求严苛等重重压力,袁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。他带领团队精心调整进度计划,加强安全巡检力度,并全力推动智慧工地系统落地应用。借助物联网技术,实时监测塔吊运行状况、精准掌握扬尘数据、通过摄像头智能识别安全隐患,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。在项目高峰期,他合理安排员工作息,保障大家劳逸结合;节假日期间,组织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,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。在他的悉心带领下,项目荣获公司 “优秀项目部” 称号,团队不仅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,更孕育出团结协作、勇于创新的优秀团队文化。许多年轻员工在这个项目中迅速成长,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。
如今,这座城市地标建筑已傲然屹立,见证着建设者们的奋斗历程。回望过去,无数次技术论证会、频繁的进度计划调整、上千次安全巡检记录,都在诉说着这支团队如何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成现实。未来,袁鸿将继续带领团队,怀揣永不言弃的信念,奔赴下一个需要攻坚克难的建设战场。
苍南能源基地项目-执行项目经理:魏豪
发挥榜样力量,驱动项目腾飞
魏豪,一位拥有20多年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资深工程建设者。自2022年8月加入鲲鹏建设集团以来,他坚决贯彻集团领导的各项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榜样引领作用,带领项目管理团队一路拼搏,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前行,积极开展技术创新,强化项目管理,努力开源节流。在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,为公司培育出一支敢打硬仗、能打胜仗的优秀项目管理团队。
2024年,魏豪担任河北保定项目执行项目经理期间,组织项目管理团队紧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,深入总结施工经验,精心打磨出《提高市政道路人行道铺装一次性验收合格率》课题。凭借卓越的成果,该课题在2024年河北省建筑业 “燕赵杯” 质量管理小组竞赛活动中斩获 “一等成果奖”,并在中国建筑业协会 “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大赛” 中荣获三等奖。面对建设单位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、征拆工作推进缓慢等严重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,魏豪没有消极等待,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积极主动与各级领导沟通协调,最大程度争取到建设单位的支持。在此基础上,他科学制定可施工作业面的倒排工期计划与资源配置计划,每日严格考核分包单位计划完成情况。一旦发现计划滞后,立即组织项目管理团队与分包单位召开专题会议,深入分析原因,制定并坚决落实纠偏措施。最终,成功确保经一路和春台路在2024年年底圆满达成业主单位的年度建设目标,打通了长期制约满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建设发展的交通瓶颈,赢得建设单位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誉。
2024年下半年,根据集团公司安排,魏豪奔赴苍南项目担任执行项目经理。面对全新的建设环境,他迅速行动,在熟悉图纸和现场情况后,短时间内便全身心投入工作。一个月内,顺利完成苍南项目全员策划的编制与审批工作;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高效完成分包单位的招标与进场工作。即便项目初期施工作业条件不佳,他依然克服重重困难,积极协调业主,仅用三个月时间,就累计完成产值超2000万元,在苍南地区建设市场强势展现 “鲲鹏速度”,为集团公司在苍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二十余载风雨兼程,魏豪从基层施工员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项目经理,始终坚守初心,严守安全红线与质量底线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他时刻牢记带领团队共同成长的使命,将项目建设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在集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,魏豪必将带领团队为集团公司铸就更多辉煌,赢得更多荣誉。
从南京雨季抢通道路,到建德超高层建设;从保定市政改造突破,到苍南能源项目提速,三位项目经理用他们的专业与坚持,展现了鲲鹏人的精神内核:匠心是对品质的追求,初心是对责任的坚守,担当是对困难的直面。他们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缩影,也是鲲鹏建设集团稳步前行的见证。当每一位建设者将自身价值融入时代发展,中国建造的未来必将更加坚实而广阔。致敬这些默默耕耘的项目经理,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征程中,继续书写属于鲲鹏、属于行业的平凡而伟大的篇章。